1.国产化适配
2.openbmc 基于qemu的调试环境搭建
国产化适配
国产化适配:构建安全与创新的基石
国产化,即在国内生产与应用的先进技术,包括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。这一趋势在多个领域中体现,从基础设施到基础软件,都在寻求本土化发展。keras源码model
基础设施方面,CPU市场主要由x和ARM架构主导,尽管ARM凭借低功耗和成本优势,预计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。GPU作为高性能计算的关键,不仅用于图形渲染,还在AI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,服务器厂商需关注AI算力需求增长。签到界面源码java
服务器与PC整机方面,尽管面临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的问题,整机厂商需优化适配,提升用户体验,尤其在AI应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,国产AI服务器的供给显得尤为重要。
存储基础设施涉及BIOS固件和BMC系统,它们对设备启动和管理至关重要,国内厂商需加强与硬件和软件生态的整合。操作系统作为基石,需确保高效资源管理与人机交互。国产数据库根据源代码有多种类型,如Oracle、新版发卡平台源码MySQL等。
中间件作为连接各层次的技术桥梁,通过简化交互,支持不同平台的应用。在办公软件方面,国产流版签软件和版式软件各有特色,电子签章也日益重要。
在国产化适配中,系统架构分析是关键,需要考虑性能差异,通过换算关系调整服务器资源需求。迁移流程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把握,确保平稳过渡。如何找APP源码信创适配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,也考验着厂商的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。
openbmc 基于qemu的调试环境搭建
基础知识略过,本文聚焦于openbmc开发调试的核心部分——前后端联动单步调试,将全面展示搭建基于qemu的调试环境。
搭建环境前,确保基础环境准备就绪,openbmc开发者通常具备所需基础知识。首先,下载SDK手册,选用ASpeed芯片作为典型例子,多数openbmc项目采用此版本。
推荐使用自定义脚本辅助编译过程,绝地最新源码自行试验后发现效果显著。成功编译后,即完成基础环境搭建。接下来,转向前后端调试环境的构建。
使用qemu核心参数实现主机与虚拟机间端口转发,此操作相当于提供一块虚拟开发板,使得外部访问变得简单直接。主机端口转发命令示例为:hostfwd=[tcp|udp]:[hostaddr]:hostport-[guestaddr]:guestport。此选项支持针对TCP或UDP协议的数据传输,且允许在单个命令中指定多个端口转发。
注意系统默认apt安装的版本为6.2,过时可能导致模拟运行失败。需进行升级操作。通过命令删除旧版本,并下载openbmc发布的8.2版本,确保模拟环境的兼容性。
前端UI运行与后端运行同步进行。通过qemu启动openbmc镜像,调整相关参数,确保与自身环境相适应。针对romulus测试镜像和ast,分别通过bitbake编译生成最新的(V.)版本,并增加gdb调试端口转发至主机端口。
前端代码准备阶段,openbmc前端已采用vue实现(vue2),webui-vue代码通过下载获得。老版本UI已不再维护,建议基于AngularJS的代码不再考虑。Node版本推荐使用。
项目文件修改涉及增加环境变量,可通过修改webui-vue中的配置文件vue.config.js完成,其中ip地址为Ubuntu宿主机的ip地址和转发端口。
项目运行阶段,使用vscode打开项目,并在edge中安装Vue开发者工具。前端效果验证通过后,应能通过前端链接访问到qemu中openbmc的web后端——bmcweb,用户名和密码默认为root/0penBmc,初次访问需确认风险继续。
VUE开发者工具的集成使得调试更加直观有效。后端调试方面,通过yocto的开发者工具devtool进行代码导出,这是整个openbmc作为大型Linux发布系统集成的体现。建议掌握两个基础命令,更详细的命令参考可获取。
源码编译阶段,推荐通过标准SDK进行,而非增量编译。标准SDK编译过程可控,参数调整方便。导出标准SDK后,无yocto环境的主机也可调试openbmc固件,下载配套源码进行编译。
bmcweb更新通过scp命令上传编译好的带debuginfo的版本,注意需先stop服务/kill相关进程,确保上传成功后再次启动服务。gdbserver交叉编译与安装则用于gdb调试,启动qemu时增加gdb调试端口转发至主机端口。通过gdbserver与宿主机连接,实现调试。
调试demo以获取NTP信息页面为例,展示调试流程。总结而言,通过以上步骤搭建的gdb调试环境适用于复杂如bmcweb后端的案例,其他dbus应用程序亦可基于此方法进行调试,核心要点在于掌握gdb调试技巧。相信有了gdb,openbmc的学习与理解将更深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