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磁力计LIS2MDL开发(1)----轮询获取磁力计数据
2.深入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加驱动实现
3.Linux内核阻塞IO(wait_queue)和非阻塞IO(轮询poll)
4.负载均衡算法 — 平滑加权轮询
5.Handler知识详解与源码分析
6.Systemverilog实现参数化的轮询轮询Round-Robin Arbiter Tree
磁力计LIS2MDL开发(1)----轮询获取磁力计数据
本文将阐述如何利用 LIS2MDL 传感器获取数据,包括初始化传感器、系统系统验证设备ID、源码配置数据输出率与滤波器,轮询轮询以及通过轮询方式持续获取磁力与温度数据。系统系统该传感器常用于电子设备,源码idea源码追踪提供精确磁场强度数据,轮询轮询适用于指南针应用、系统系统位置追踪或动作检测。源码 LIS2MDL 传感器的轮询轮询通信模式为 SPI 或 IIC。最小系统图显示了在 CS 管脚为 1 时,系统系统进入 IIC 模式。源码具体板子的轮询轮询原理图未在此处展示。 LIS2MDL 支持普通、系统系统快速、源码快速+与高速模式的速度,分别为 k、k、1M 及 3.4M。 提供了一个视频教程,具体链接为:<a href="/video/BV1p... 如果您需要样品,可加入群 申请,并通过链接 进行申请。 源码下载链接为: <a href="/STMicroelect...。 初始化时,使能 CS 为高电平,配置为 IIC 模式。 获取设备 ID,通过访问 WHO_AM_I (4Fh) 注册获取固定值,验证是否为 0x。 包含获取 ID 的驱动程序。 复位操作,通过向 CFG_REG_A (h) 的 SOFT_RST 寄存器写入 1 进行复位。 包含复位驱动程序。 数据更新模式(BDU = '0')下,输出寄存器内容持续更新,可能导致读取数据不准确。而块数据更新(BDU = '1')模式下,读取 MSB 和 LSB 时,寄存器内容稳定,避免数据拼凑。 开启 BDU 功能,通过向 CTRL3 (h) 的vb mid源码 BDU 寄存器写入 1 实现。 配置速率,通过 CFG_REG_A (h) 的 ODR 设置。 启用偏移消除,使用 CFG_REG_B 的 OFF_CANC。 开启温度补偿,通过 CFG_REG_A (h) 的 COMP_TEMP_EN。 设置工作模式为连续模式,通过 CFG_REG_A (h) 的 MD1 和 MD0。 轮询数据是否准备好,查看 STATUS_REG (h) 的 Zyxda 位。 获取数据,从 OUTX_L_REG(h) 到 OUTZ_H_REG(6Dh)。 主程序演示。深入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加驱动实现
本文主要探讨了select多路复用内核源码的驱动实现过程。用户空间调用select库后,系统调用sys_select引导到内核处理。核心内容涉及四个关键结构体:poll_wqueues、poll_table_page、poll_table_entry和poll_table_struct。每个进程在select调用时,都会对应一个poll_wqueues结构体,用于统一管理所有fd的轮询操作,这是整个流程的基础。
poll_wqueues的inline_entries数组有限,当空间不足时,会动态扩展为物理内存页。当fd调用poll函数时,会分配poll_table_entry,首先从inline_entries开始,直到用完才分配新的物理页。poll_table_entry在__pollwait函数中起到关键作用,它存储了特定fd的file指针、硬件驱动的等待队列头和进程的poll_wqueues结构体。
总结来说,硬件驱动的事件等待队列头数量有限,每个进程仅有一个poll_wqueues结构体,但fd的数量取决于驱动程序的事件队列头数量。每个fd可能对应多个poll_table_entry,这些结构体在驱动程序中用于记录等待事件。当多个进程同时使用select监控同一设备,每个进程的poll_table_entry数量将保持一致。
do_select函数通过遍历n个fd,芒趣源码调用它们的poll函数,驱动程序如字符设备evdev中的poll函数会与poll_wqueues.poll_table关联。poll_table结构简单,包含函数指针和key值,key值会根据fd的监测需求变化。当设备有IO事件时,驱动程序会调用相关函数,唤醒select进程,最后select函数检查并返回用户空间。
本文还通过实例,如字符设备驱动和内存字符设备驱动模拟,展示了select在内核中实际操作的过程。通过驱动程序实现poll接口,使得设备支持select机制,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可以灵活监控多个fd的事件。
Linux内核阻塞IO(wait_queue)和非阻塞IO(轮询poll)
Linux内核提供了两种IO访问模式:阻塞和非阻塞。阻塞IO在设备不可用时会使进程挂起,而非阻塞IO则会不断查询直到设备可用。主要通过wait_queue(等待队列)实现阻塞,它包括等待队列头、添加和移除队列项,以及唤醒机制。例如,DECLARE_WAIT_QUEUE宏为当前进程创建等待队列,wake_up和wake_up_interruptible函数用于唤醒队列中的进程。
轮询方式,如select、poll和epoll,是通过file_operations的poll函数来实现非阻塞IO。poll函数接收一个poll_table_struct指针,通常通过poll_wait函数添加应用程序到该表中,但并不会阻塞进程。当设备状态改变时,驱动程序会更新poll_table,应用程序将根据返回的资源状态进行相应操作。
理解这两种IO模型的关键在于理解如何在设备操作中实现进程的挂起和唤醒,以及如何在非阻塞模式下有效地轮询。深入学习Linux内核源码,例如xxetb.xet.tech/s/3jDmTD,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。此外,还有丰富的转盘iapp源码学习资源如书籍、视频等,可以加入学习交流群获取更多资料。
负载均衡算法 — 平滑加权轮询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讨论了加权轮询算法的一个缺陷,即在特定权重下,调度结果会生成不均匀的实例序列,这可能导致某些实例瞬时负载过高,增加系统崩溃的风险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提出了平滑加权轮询调度算法。
为了展示平滑加权轮询调度的平滑性,我们将使用三个特殊的权重实例来演示调度过程。
通过加权轮询算法,我们得到如下不均匀的调度序列。
接下来,我们将使用平滑加权轮询算法对上述实例进行调度,观察生成的实例序列。
假设有N台实例S={ S1, S2, …, Sn},配置权重W={ W1, W2, …, Wn},有效权重CW={ CW1, CW2, …, CWn}。每个实例i除了存在一个配置权重Wi外,还存在一个当前有效权重CWi,且CWi初始化为Wi;指示变量currentPos表示当前选择的实例ID,初始化为-1;所有实例的配置权重和为weightSum;
调度算法描述如下:1、初始每个实例i的当前有效权重CWi为配置权重Wi,并求得配置权重和weightSum;2、选出当前有效权重最大的实例,将当前有效权重CWi减去所有实例的权重和weightSum,且变量currentPos指向此位置;3、将每个实例i的当前有效权重CWi都加上配置权重Wi;4、此时变量currentPos指向的实例就是需调度的实例;5、每次调度重复步骤2、3、4;
上述三个服务的配置权重和weightSum为7,其调度过程如下:
从上述调度序列可以看出,调度结果是均匀分散的,第8次调度时当前有效权重值又回到{ 0, 0, 0},实例状态同初始状态一致,因此后续可以一直重复调度操作。
此轮询调度算法最初由Nginx开发者提出,可在phusion/nginx部分找到。
下面使用PHP来实现,pcshare 源码作者源码见fan-haobai/load-balance部分。
其中,getSumWeight()用于获取所有实例的配置权重和;getCurrentWeight()和setCurrentWeight()分别用于获取和设置指定实例的当前有效权重;getMaxCurrentWeightPos()用于获取最大当前有效权重的实例位置,实现如下:
recoverCurrentWeight()用于调整每个实例的当前有效权重,即加上配置权重,实现如下:
在配置services服务列表时,同样需要指定其权重。
遗憾的是,关于此调度算法的严谨数学证明较少,但网友tenfy给出的“安大神”证明过程值得参考和学习。
证明权重合理性:设有n个节点,记第i个节点的权重是xi,设总权重为S=x1+x2+…+xn。选择分两步:1、为每个节点加上它的权重值;2、选择最大的节点减去总的权重值;
n个节点的初始化值为[0, 0, …, 0],数组长度为n,值都为0。第一轮选择的第1步执行后,数组的值为[x1,x2,…,xn]。
假设第1步后,最大的节点为j,则第j个节点减去S。所以第2步的数组为[x1,x2,…,xj−S,…,xn]。
执行完第2步后,数组的和为:x1+x2+…+xj−S+…+xn>S=x1+x2+…+xn−S=S−S=0
由此可见,每轮选择第1步操作都是数组的总和加上S,第2步总和再减去S,所以每轮选择完后的数组总和都为0。
假设总共执行S轮选择,记第i个节点选择mi次。第i个节点的当前权重为wi。假设节点j在第t轮(t<S)之前,已经被选择了xj次,记此时第j个节点的当前权重为wj=t*xj−xj*S=(t−S)*xj<0,因为t恒小于S,所以wj<0。
前面假设总共执行S轮选择,则剩下S−t轮j都不会被选中,上面的公式wj=(t−S)*xj+(S−t)*xj=0。所以在剩下的选择中,wj永远小于等于0,由于上面已经证明任何一轮选择后,数组总和都为0,则必定存在一个节点k使得wk>0,永远不会再选中节点j。
由此可以得出,第i个节点最多被选中xi次,即mi<=xi。因为S=m1+m2+…+mn且S=x1+x2+…+xn。所以,可以得出mi==xi。
证明平滑性:只要证明不要一直都是连续选择那一个节点即可。
跟上面一样,假设总权重为S,假如某个节点i连续选择了t(t
假设t=xi−1,此时第i个节点的当前权重为wi=t*xi−t*S=(xi−1)*xi−(xi−1)*S。证明下一轮的第1步执行完的值wi+xi不是最大的即可。
wi+xi>(xi−1)*xi−(xi−1)*S+xi>(xi−1)*xi−(xi−1)*S+xi>x2i−xi*S+S>(xi−1)*(xi−S)+xi
因为xi恒小于S,所以xi−S<=−1。所以上面:(xi−1)*(xi−S)+xi<=(xi−1)*−1+xi=−xi+1+xi=1
所以第t轮后,再执行完第1步的值wi+xi<=1。如果这t轮刚好是最开始的t轮,则必定存在另一个结点j的值为xj*t,所以有wi+xi<=1<1*t<=1
尽管平滑加权轮询算法改善了加权轮询算法调度的缺陷,即调度序列分散的不均匀,避免了实例负载突然加重的可能,但是仍然不能动态感知每个实例的负载。
若由于实例权重配置不合理,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加重系统负载的情况,平滑加权轮询都无法实现每个实例的负载均衡,这时就需要有状态的调度算法来完成。
Handler知识详解与源码分析
Handler是Android中的核心组件,它负责在不同线程间传递消息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存共享,允许子线程(生产者)向主线程(消费者)发送消息,以及主线程向子线程发送指令。这种机制有助于线程间协作,如网络请求完成后更新UI等场景。
Message是消息的实体,承载着数据和执行指令。MessageQueue是一个优先级队列,负责存储和调度消息。Handler则是个消息处理类,负责发送、获取和处理消息,以及管理消息队列。Looper的存在是为了从MessageQueue中轮询消息,执行相应操作。
创建Handler有多种方式,包括主线程的匿名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,以及子线程中的Looper.prepare()和Looper.loop()。发送消息的方法丰富多样,如sendMessage()、sendMessageDelayed()等,可以控制消息的执行时间和顺序。处理消息时,Handler与MessageQueue、Looper的交互是关键,保证了消息处理的线程安全。
在源码分析中,我们发现Looper的创建和使用与APP启动流程紧密相关,确保每个线程只有一个Looper,避免内存泄漏。MessageQueue的线程同步和消息屏障机制确保了消息的有序处理。此外,如何处理内存管理、线程同步问题以及Looper的退出策略也是处理Handler时需要注意的要点。
最后,对于Handler的使用,如创建、消息发送和处理,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,如内存泄漏、线程同步等,都有详细的解析和解决方案。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开发人员更有效地利用Handler进行线程间的通信。
Systemverilog实现参数化的Round-Robin Arbiter Tree
深入解析系统Verilog实现的参数化Round-Robin Arbiter Tree,该代码源于PLUP的common cell仓库,旨在提供一种灵活高效的仲裁解决方案。阅读此类高质量源码是提升编程技能的捷径。
核心功能在于自动调整轮询顺序,Round-Robin Arbiter Tree自动循环分配资源请求,确保公平性。通过参数化设计,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配置,实现适应不同场景的高性能资源管理。
代码分析揭示了其内部工作原理。采用递归结构构建树形仲裁器,自顶向底执行资源分配。节点间通过系统Verilog的并发特性,实现高效同步与数据交换,确保在多请求竞争下,系统仍能维持稳定高效运行。
对于开发者而言,理解此类代码不仅能提升编程技巧,还能深入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。代码简洁且结构清晰,易于理解。通过阅读并分析此类源码,可以学习到如何在系统设计中实现复杂逻辑,优化资源分配,以及如何在硬件描述语言中实现高效并发处理。
相关资源推荐:
- 访问知乎flappylyc的分享,了解更多关于系统Verilog和硬件设计的深入见解。
- 博客园love小酒窝的系列文章,提供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。
- CSDNlove小酒窝的CSDN博客,专注于IC领域的技术分享。
- 关注公众号,获取更多关于系统Verilog和Round-Robin Arbiter Tree的实用信息。
通过系统Verilog实现的参数化Round-Robin Arbiter Tree,展示了硬件描述语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。阅读和学习此类源码,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编程技能,还能深刻理解硬件设计的精髓。
一文读懂,硬核 Apache DolphinScheduler3.0 源码解析
全网最全大数据面试提升手册!
一、DolphinScheduler设计与策略
了解DolphinScheduler,首先需要对调度系统有基础的了解,本文将重点介绍流程定义、流程实例、任务定义与任务实例。DolphinScheduler在设计上采用去中心化架构,集群中没有Master与Slave之分,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。
1.1 分布式设计
分布式系统设计分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种模式,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。中心化设计的集群中Master与Slave角色明确,Master负责任务分发与监控Slave健康状态,Slave执行任务。去中心化设计中,所有节点地位平等,无“管理者”角色,减少单点故障。
1.1.1 中心化设计
中心化设计包括Master与Slave角色,Master监控健康状态,均衡任务负载。但Master的单点故障可能导致集群崩溃,且任务调度可能集中于Master,产生过载。
1.1.2 去中心化设计
去中心化设计中,所有节点地位平等,通过Zookeeper等分布式协调服务实现容错与任务调度。这种设计降低了单点故障风险,但节点间通信增加了实现难度。
1.2 架构设计
DolphinScheduler采用去中心化架构,由UI、API、MasterServer、Zookeeper、WorkServer、Alert等组成。MasterServer与WorkServer均采用分布式设计,通过Zookeeper进行集群管理和容错。
1.3 容错问题
容错包括服务宕机容错与任务重试。Master容错依赖ZooKeeper,Worker容错由MasterScheduler监控“需要容错”状态的任务实例。任务失败重试需区分任务失败重试、流程失败恢复与重跑。
1.4 远程日志访问
Web(UI)与Worker节点可能不在同一台机器上,远程访问日志需要通过RPC实现,确保系统轻量化。
二、源码分析
2.1 工程模块介绍与配置文件
2.1.1 工程模块介绍
2.1.2 配置文件
配置文件包括dolphinscheduler-common、API、MasterServer与WorkerServer等。
2.2 API主要任务操作接口
API接口支持流程上线、定义、查询、修改、发布、下线、启动、停止、暂停、恢复与执行功能。
2.3 Quaterz架构与运行流程
Quartz架构用于调度任务,Scheduler启动后执行Job与Trigger。基本流程涉及任务初始化、调度与执行。
2.4 Master启动与执行流程
Master节点启动与执行流程涉及Quartz框架、槽(slot)与任务分发。容错代码由Master节点监控并处理。
2.5 Worker启动与执行流程
Worker节点执行流程包括注册、接收任务、执行与状态反馈。负载均衡策略由配置文件控制。
2.6 RPC交互
Master与Worker节点通过Netty实现RPC通信,Master负责任务分发与Worker状态监控,Worker接收任务与反馈执行状态。
2.7 负载均衡算法
DolphinScheduler提供多种负载均衡算法,包括加权随机、平滑轮询与线性负载,通过配置文件选择算法。
2.8 日志服务
日志服务通过RPC与Master节点通信,实现日志的远程访问与查询。
2.9 报警
报警功能基于规则筛选数据,并调用相应报警服务接口,如邮件、微信与短信通知。
本文提供了DolphinScheduler的核心设计与源码分析,涵盖了系统架构、容错机制、任务调度与日志管理等方面,希望对您的学习与应用有所帮助。
2024-11-29 22:44418人浏览
2024-11-29 22:232839人浏览
2024-11-29 21:26967人浏览
2024-11-29 21:152682人浏览
2024-11-29 20:562154人浏览
2024-11-29 20:32741人浏览
1.易语言飞扬系统介绍2.求万物初始之风的歌词易语言飞扬系统介绍 易语言.飞扬系统概述 “易语言.飞扬”正处于公开测试阶段,已发布了三个测试版本,当前版本为1.1.0。语言语法已趋于稳定,编译
1.proteus怎么读取keil的源码文件?2.如何将单片机程序编译为c语言源代码?proteus怎么读取keil的源码文件? 怎么把keil里的文件加载到proteus 1、首先在电脑上用